一代面膜巨头“美即”陨落带来的启示:企业转型要把握好“三度”

  • 首席数字官

  • 2018-06-15

  • 来源:

提起“美即”,小姐姐们可能都听说过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面膜品牌。

然而,如今的美即就要离开,在这个充满变量的时代,企业如何才能长久,我们从中得到了几点启示。

文丨徐达

据报道,6月8日,美即位于广州南沙的工厂已经停止生产,生产设备从今年五月起就在陆续迁移至欧莱雅苏州尚美工厂,迁徙预计年底完成。猝不及防!又一个巨头轰然倒下。

其实纵览美即的发家与衰落,用一个词形容再合适不过了——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。然而作为品牌、企业,应该从美即的盛衰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,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。

▌由盛到衰——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

2003年,在玉兰油、兰寇等国际品牌牢牢把握中高端市场的情况下,只有单品类面膜的美即创造性地提出了“平价面膜+单片销售”的理念,开创了全新的面膜销售模式,将面膜拆分为单片销售,不论功效、成分、包装,统一价格,让顾客随意搭配组合,使面膜变身为充满时尚的美容快消产品。

美即的成功在于善于觉察用户痛点,适时推出单片销售的模式。小锦了解到,相对于整盒销售,单片销售更灵活,相对于大包装,单片包装不易流失水分,而且省去大包装每次用完都要封口的繁琐。美即一时大受欢迎,风光无限。

2007年,美即成为屈臣氏面膜品类销量第一品牌,占据屈臣氏销售额的70%以上。2009年,美即面膜逐步占领面膜市场的15%左右,一跃登上面膜老大的位置,并连续蝉联5年桂冠。事实证明,美即的放手一搏成功了!

2014年,美即被欧莱雅收购,然而业绩却遭遇下滑,被收购后的下半年,净利润下滑80%,并从此一路下坡,直至2018年6月8日,美即面膜要彻底离开它的家乡广东了。

相关人士指出,美即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——产品没有跟上消费升级的趋势。2014年至2015年,消费者对面膜的细分价值诉求开始出现,森田、一叶子等相继提出符合这一趋势的玻尿酸成分、植物酵素概念等,本土各路面膜品牌纷纷崛起,新产品推出可谓眼花缭乱。然而美即却纹丝不动,几乎没有产品迭代,不得不说,这几乎葬送了美即的未来。

所以,在消费升级趋势下,品牌要更加以消费者为中心,始终保持自我颠覆、自我革新和快速迭代的动力。

▌控制消费者心智,品牌要有三度

刚才我们提到,品牌要以消费者为中心,那么如何才能保持品牌的生命力,与消费者的需求一起升级呢?马克华菲创始人兼CEO杨坤田提到新零售的三度,让小锦很受启发。

从2001年3月在北京举行了首场时装发布会,马克华菲品牌诞生,到2018年马克华菲发展出4个自主品牌和1个国际代理品牌,线下门店1600家左右,全渠道零售额35亿元。在这18年里,用户在不断更新变化,原来的主要客群是80后,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用户都是90后,而马克华菲保持品牌依然保持活力,只因三个秘诀:产品的鲜度、体验的温度、运营的速度。

产品的鲜度,不仅要产品开发节奏快,还要缩短产品供给周期,及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变化进行升级。消费升级不单是价格的提高,还有产品质量、消费体验的提升。比如马克华菲为了使品牌年轻化,做了很多的跨界IP(比如跟大英博物馆、李小龙、芳华等),使得衣服不仅实用,还满足精神消费,增加了品牌的附加值。而且还做内容营销、粉丝运营、蹭热点营销引流、直播秀、网红、嘻哈街舞等活动,与年轻消费者打成一片。

体验的温度,是指要让用户获得超爽的体验,比如线下体验的场景要更炫酷,更有内容,能产生更强的黏合度和更高的转化率。这让小锦想起前几天在锦囊专家社群里出现的一个词——仪式感,当时就有人提到,生鲜电商、外卖平台有一个很大的通病,就是产品到达客户手中的最后1分钟仪式感非常差。

一句简单的“用餐愉快”可能把迟到晚点的不快一扫而空,可是如果面无表情的送到手上,转身就走,即使准时送达,给人的感觉也很不好,这可能就是用户体验;另外,仪式感显得更专业,比如整齐划一的顺丰小哥和某些杂乱无章的快递相比,仿佛一个是正规军,一个是杂牌军;还有就是这种仪式感,让消费者感受到的是温度,是在用心做事。

运营的速度,则是基于效率,执行要快,周转要快,这里小锦认为还包含供应链的效率、全渠道的效率。传统模式下,从发现消费者需求,到研发、生产、投放,最后到消费者手里,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,而当产品生产出来时,流行趋势可能已经变了。供应链效率的提升,可以提高购物效率,提升消费体验,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——敏捷。

马云说,未来的制造业不是纯制造业,未来的服务业也不是纯服务业。诚然,以零售行业为例,它只有在卖给消费者的阶段才算是服务业,而前期的研发、生产均属于制造业的范畴,所以不论是零售业,还是制造业,这三度都至关重要。

天猫总裁靖捷提出的2018年天猫三大使命:消费升级主引擎、品牌数字化转型主引擎、阿里新零售主力军。其中品牌数字化转型,小锦认为这不仅仅是消费品牌的数字化转型,也是制造业品牌的数字化转型,这一点与阿里提出的“五新”战略中的“新制造”其实是相通的,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。

▌数字化转型的变与不变

小锦认为,无论技术怎么变,概念怎么换,消费者为中心的本质不会变。不管是新零售、智能制造,还是智能供应链等等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,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,然而这些技术的应用都没有脱离服务消费者的中心。

 

鲜度、温度、速度都是围绕消费者,提升体验的具体方面,而技术、管理、人才、资金等因素是提供支撑的外部条件,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,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施要围绕“一个中心,三个度”展开。

  • 案例
  • 批发零售
  • CEO
  • CDO
  • CMO
  • 战略

推荐

我要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