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制造业转型提速,中小型企业如何拥抱工业互联网?

  • 2024-03-29

  • 来源:36氪

文|无花果 子沐

从资讯型互联网,到社交型互联网,再到生活服务型互联网,过去几十年间,互联网曾经并不属于工业。

而在今天,互联网这阵风已然吹进了中国工业——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,工业互联网也成为助力制造业二次腾飞的关键。

2023年是我国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( 2021-2023年)》的收官之年,在这一年,工业互联网“由单项赋能向综合赋能转变、由试点应用向规模化推广发展”。

逐渐成熟的规模与体系意味着, 工业互联网从一个什么都能装的“筐”,开始形成了以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为核心、以定制化搭建为解决方案、以数据增值和降本增效为目的的产业形态,服务对象也从龙头企业走向更多中小企业。

工信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,我国已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,“5G+工业互联网”项目数超过1万个。

工业互联网凭何风起?蓬勃发展的数字化浪潮下,转型服务商又如何书写新的故事?

迎风起势

自2014年左右,“工业4.0”战略在国内兴起以来,工业互联网已经快要走完发展的第一个十年。

有行业观点认为,在这近十年间,2020年是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的一个“拐点”。此后,国内工业互联网初步形成了以“工业操作系统+工业APP”为核心的产品形态,逐步迈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。

工业互联网之所以能走上规模化之路,首先在于5G时代带来的新动能。

36氪了解到,5G具有高速率、低时延、广连接的技术特性,可以有效解决工业有线技术移动性差、组网不灵活、特殊环境铺设困难等问题,突破现有工业无线技术在可靠性、连接密度、传输能力等方面的局限,有效满足大规模数据采集和感知、精准操控、远程控制等工业生产需要,从而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基础能力,拓展融合创新业态。

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上万个“5G+工业互联网”项目已经覆盖了工业的全部41个大类,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占比超过60%。

互联网基建的完善进一步促进了工业互联网体系的健全。而 在敞开怀抱拥抱工业互联网之前,还有一个先决条件,就是庞大的制造业网络中蕴藏的细分需求。

不论对高端制造还是传统工业来说,效率都是核心命题。在降本增效的路上,大企业们依托自身的能力与规模优势,往往率先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标杆;海尔卡奥斯、树根互联等背靠制造业大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,也成为行业内的明星企业。

但不可忽视的是,制造业的复杂性远超想象,不同行业的业务模式、管理特点等都天差地别,无法以一个通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来覆盖,而是需要定制化的方案。

即使在工业系统内部,也需要不同的工业软件各司其职,将全企业甚至产业链上下的数据、信息打通,从而找到转型升级的最佳路线。

此外,数据显示,2022年末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已超过5000万户,占企业总数的99%。“聚光灯外”的它们正是影响整个中国工业数字化升级的关键。

与此同时,79%的中⼩型企业仍处于转型的初步探索阶段,成熟度不足。 如何有效引导和服务量大面广的中小型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,成为转型服务商亟需思考的问题。

数字新篇

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很多中小型企业都希望尽快解决产品订单的大量性、差异性、快速生成等实际生产问题。

但对这些企业来说,要想真正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产线、柔性产线等新的生产技术落地,面前仍然有诸多难关。

安徽数字引力有限公司(简称“数字引力”)COO蒋睿告诉36氪, 市场供需的不对称是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普遍面临的困局 ,“中小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是能解决生产管理中的问题,而市场上大多数是传统标准软件服务商,仅提供了一个软件产品,却很少提供解决数字化问题的服务,容易造成‘为了数字化改造而改造’的局面。”

在企业走访中,36氪也注意到,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数字化改造前跃跃欲试,但真到“下单”时,却因为资金问题、管理层意见不统一等暂缓改造。

“与其折腾团队,不如稳中求胜。”一位做港口物流的安徽企业告诉36氪,自上次数字化改造失败后,所属公司未来几年都不会将数字化转型提上日程。

事实上,中小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往往遇到数字化基础薄弱、企业领导数字化认知不足、员工年龄结构偏大、学历偏低等痛点,从而导致转型失败。

数字引力基于上述痛点,推出了中小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定制模式,通过自身无代码技术降低开发成本,为中小型企业客户量身定制转型方案,让中小企业不仅用得起,也能用得好定制数字化产品。

位于安徽潜山市源潭镇的安徽环美刷业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环美刷业”)始建于1994年,从作坊式工厂生产机械扫路刷,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制刷企业。近年来,环美刷业的产品“出海”带来了产品质量溯源难等问题,数字化改造也被提上了日程。

蒋睿表示,通过数字引力的定制化解决方案,环美刷业实现了客户国内外订单各环节数据的实时完整记录,成功解决了产品无法质量溯源的难题,实现质量缺陷产品的快速溯源查询、分析与定位,进而有效提升产品质量,完善售后服务。

36氪了解到,为实现上述数改成效,数字引力自主研发了DGP无代码平台,其具有完整的应用系统构建能力,包括门户构建、移动端构建、数据处理、数据可视化、权限可视化等等。

DGP无代码平台的最大特点是,非IT人员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无障碍地将业务进行数字化实现,并根据业务发展动态调整。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,定制化变得更加高效、便捷和低成本。

“工业数智化改造背后的逻辑是,中国制造业正在由中低端向高端迈进,这需要云技术、大数据技术等去帮助企业实现升级,增强竞争力。”一位专注工业互联网投资的投资人告诉36氪,“如果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能够帮助企业真正实现降本增效,相信中小型企业会敢于尝试的。”

近年来,安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也在不断加快。仅2023年,安徽就完成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7737户、规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3.46万个,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。

而诸如数字引力这样的安徽工业互联网企业,正在让企业数字化路径更加明晰,让企业愿景进一步落地,为安徽数字化转型开创新的篇章。

  • 推荐
  • 新闻
  • 观点
  • 制造
  • IT/互联网
  • CEO
  • CTO
  • CIO
  • CDO
  • 数字经济
  • 工业互联网
  • 智能制造
  • 人工智能
  • 战略
  • 研发
  • 生产制造
  • IT

推荐

我要评论